小时候,慧敏以为只有参加化妆舞会才要戴上面具。

长大了才知道原来常要戴上面具的说。面具变成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犹如穿衣服。

长辈,专家们教导在不同的场合需要戴上不同颜色,形状,主题的面具。有必要时,还得给面具添加颜色,美化或稍微改装外观来配合情况。

选择面具可是一种学问。在职场时该戴上勤快,好学,机灵,精明的面具。在交际场合中该戴上平易近人,大方得体,委婉可人,通情达理的面具。在情人面前该戴上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关爱,聪明能干的面具。

若选错了咋办? 若戴错了面具你的世界会变得很可怕。众人会用怀疑的眼光看你,仿佛你是外星人似的。你会受到歧视,甚至被踢出局。那么烦,不戴行吗? 废话,那不穿衣服行吗? 不戴面具就被人透视你真实的脸孔,自然让你感到赤裸似的。

妈妈说道,”敏敏,别怕,这是成长的过程。久而久之就会懂了。”

据说面具必定成为我们第二层皮。像变脸师父那样,随心所欲把面具火速地换掉。

慧敏问,”那长期戴着面具是否会对原来的脸孔造成伤害? 面孔岂不是不能呼吸了! “

他们都说,” “别担心,没事的。反正你真实的面目都不想让别人看见,不是么?”

“那几时才能让原来的脸透透气啊? 不然它窒息咋办?”

“没事,它会适应的。习惯就好”

“长期戴着面具, 那有一天摘不下来咋办?”

“你愁什么? 咱们真实的面孔有用么?”

貌似他们都不在乎失去真正属于自己的脸蛋。悲哀的说。

慧敏在想,做小孩子多好,不用戴上面具。

慧敏感到非常困惑。她始终不相信不能露出真实的面孔。犹如衣服不等于自己的皮肤啊。她决定观察不同的人查明真想。

伟伯他笑口常开,这到底是他本人的真面目还是他戴上的面具呢? 慧敏到伟伯家去了解情况 。

“伟伯,你为何能时常保持笑容呢? 你肯定过得很幸福了。”
“呵呵,幸不幸福由自己来决定。”
“可是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自己怎么决定啊?”
“我们不能完全控制在我们身上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关键是自己对待事情的态度。”
“那该用什么心情来对待事情啊?”
“以平常心对待事物”
“伟伯,能问您一个私人问题吗?”
“呵呵,看看是什么私人问题了。”
“您常戴面具吗?”
“哈哈。我最讨厌面具,所以从不戴。”
“啊,行么? 面具不是犹如衣服般,每个人都必须戴上吗?”
“为啥不行。事在人为。瞧瞧,我又不是三头六臂。还不是活得好好的。”
“那你真实的脸孔足够应对所有场合?”
“真实的面目也会随着不同的场合,情况来变动,适应啊。”

这下慧敏给伟伯弄糊涂了。接着她到健峰家去。健峰他风度偏偏,临危不惧,处事待人看似井井有条。他自豪的告诉慧敏他无时无刻戴着面具。这是他的成功之道。

慧敏对健峰所谓的成功之道感到恶心及可悲。难道这就是成功的代价? 那代价也太大了吧。

这时慧敏想起了绮斯。她像是个摘不下面具的人。慧敏记得绮斯原来是个活泼,好动的人。一旦嫁入豪门,她判若两人。她必须戴上许多个面具 — 高贵优雅,落落大方,灵秀,仪态万千,彬彬有礼。

“绮姐,想必你很少有机会把面具摘下吧?”
“呵呵。干嘛要摘下啊? 当少奶奶就该有少奶奶的风范,气质呗”
“那么你原来的面孔呢?”
“呵呵。少奶奶可是个全职啊。你认为我还能摘下面具么?”

听完这番话后慧敏感到非常失落。她觉得这样活着没意义。于是她决定不戴面具做人。她相信自己的面孔能适应各种场合。她可不想失去原来的面孔。毕竟原来的面孔才是最重要的。至少她是这样认为的。

你会戴上面具吗?
戴了面具你会记得卸下来?
面具摘不下咋办?

我叔叔很爱讲话。他也认为自己很会沟通。每次到他家做客,他会跟我说道,

“你们知道吗这公司的财经管理一流,该学习。”

“叔叔,可是这公司貌似。。。”

“你听我说, 这公司怎样有这个业绩。我最了解他们的做法。”

我们就这样”沟通”了一小时。有一次谈到电影,他又开始言论。

“这部电影的重点在于环保意识。”

“叔叔,我认为这电影的节奏也是重点。它。。。”

“你知道它最棒的地方在哪里吗? 就是利用了颜色来表达环保意识。”

呵呵,他的老毛病又发作了。他每次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沟通”了。单向的谈话根本不是沟通。沟通必定是双向的。许多人没察觉到自己讲话时其实在独白,根本不给机会对方发言。 独占讲话的人一般有几种: 有的人性情霸道,有的人自以为是, 有的人像杂学博士一样万事通。

他们认为发言权掌握在他们手上是理所当然的事。他们觉得有”责任”说教让其他人开窍。他们坚信该把自己”博大精深”的知识给大家分享,所以一有机会就给听众”讲课”。

这些独唱者不在乎别人的感受,旁若无人地”表演”。他们忘了他们不是在演讲而是在会话,在交流。会话愉快的重点是以说话者与听者共通的话题交谈。这个道理他们不会懂。这些人永远都不会领略到彼此心灵交流的乐趣。跟他们讲话仿佛对着屁股讲话似的,对着他们的后面。

通告: 由于技术问题本站邮箱:info@thewordsmithloft.com,无法使用。请暂时把邮件发到tara986@gmail.com。若未收到回复,请把邮件重发。对此给您带来的不便之处,紫玄深表歉意。

2010 3月11日: 本站邮箱,info@thewordsmithloft.com,已恢复正常状态。感谢大家的体谅。

曾经有人问我为何那般酷爱大海。蓝蓝的海总给我舒服,无拘无束,自由的快感。那一片清晰蓝蓝的海让我不禁深深地陶醉无比。

 奥秘,无边的海洋深不可测。在这碧琉璃下试问蕴涵着多少乾坤?

有个性,有自己的节奏,自己的语言。仿佛一个神秘的女子在日以继夜地弹奏她自编的曲。谁能听懂这弹奏了几万年的曲子?

涨潮退潮随着阴阳交泰这万物之规律。宛如大自然的旋律。

它刚柔合一;静如止水,动如劲舞。时而高歌炫舞,时而静坐。

柔情诗意的海水把你所有的烦恼给溶化,让你全身放轻松飘浮在水上。仿佛趟在温暖的怀里,被包容抱着,不多问只默默地安慰。

比起坚固的山,玄虚的海更有吸引力。山固然稳定,踏实却缺乏了灵便的能力。活生生的大海变化无穷,包罗万象。开朗的海比起严肃的上让我觉得更亲切。

无论你什么心情到海边,它都能配合。海洋能宁静地听你倾诉,也能活泼地伴你戏水。

大海的宽广让人不知觉的放开胸怀。放远视野,放阔思维。它是大自然的导师。

陪你度过喜哀悲怒的海无时无刻地让你满怀惬意。使我心旷神怡的海又岂能不让我情有独钟呢?

去年我一朋友得了抑郁症并去就诊但不敢让公司同事和朋友们知道。她的做法很正常也是人之常情。她怕别人以为她患上”精神病”。所谓人言可畏,她还是谨慎为妙。

 在亚洲社会里精神上或心里的问题往往被误解为”神经病”。因此许多病患者宁可默默地承受也不肯去看心里医生。这导致病情恶化,到了很严重的地步才去治疗。那时可真的精神错乱,”疯了”。这恶性循环的现象不断地上演让社会文化无法改革。

亚洲社会究竟如此看待精神病? 亚洲文化注重”和谐”与”面子”。他们认为若某个人在心灵上出现了问题,这是他本人的私事就不好意思指出此事,怕让他”丢了面子”。所以并出现了这个诡异的现象—你得了任何病都必定有人催促你去看医生,唯独心里病别人却不闻不问地假装看不见。这可是可笑又可悲的事。其实心灵上的毛病比起其它生理上的疾病更难医治。因为心里问题需要颇为大的精神上的支持而不是这种当着透明的待遇。

文化背景形成人们对心里问题的知识及咨询严重缺乏。心里问题不是被轻视为”情绪反常”而以就被误解为”疯子”般的惨重”神经病”。对于前者人们认为”自己调整下心情”就好不必到心里医生去。许多人感觉心里医生咨询服务不过是”聊聊天”吧。若他们以为你是后者病患者那肯定受到”特殊”的眼光看待。

在这种缺乏社会支持的情况下,值得欣慰的是对心里病的治疗渐渐地得到了认可。这趋势由白领群体来带动因为他们更关注自己全面性的健康包括心里健康。他们能否改变社会对心里,精神病的偏见?

不晓得我们几时才能不用偷偷摸摸地去看心里医生呢? 毕竟提高心里方面的知识普及需要持续性的教育而要改造整个社会的文化便是得慢慢地酝酿。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成之事。但愿那天早日到来吧!

别以为这栋银灰色搭配色彩鲜亮积木般的楼是艺术馆。这仿佛巨型波普艺术(Pop-Art) 品的大厦为新加坡最前卫的酒店。以设计为卖点的佳乐丽酒店 (Gallery Hotel Singapore) 把这个精神散发在酒店的每个角落。连房号都与众不同。(你先找到房号在哪再慢慢欣赏它的设计吧。呵呵)

 充满后现代感;俏皮,独特的设计。追求简约,时髦。前卫性的建筑风格让它荣获由新加坡建筑协会颁发的”Merit SIA-ICI Color 2000″嘉奖。酒店由三个几乎不相关的大厦组成。餐饮场所位于三个圆柱形玻璃和钢结构。这使内外的透明度增添了几分。主楼并坐落在玻璃大堂上,这开朗的设计让酒店与环境互动起来。

 此饭店每间客房独具匠心,利用不同的主题来创造不同的室内设计,每间都别有风味。有的幽默风趣,有的梦幻童话,有的奢华典雅,有的简洁线条美。不同的风格让住客踏入不同的世界享受不同的体验。

 在房间里轻松地挥挥手就能把电灯亮起来。走高科技现代化路线的佳乐丽提供感应遥控设置并且免费的24小时无线网络连接设备。

 设计跟艺术自然有密切的关联。而以设计为主题的佳乐丽与艺术因此结缘。这整个酒店都是个活的画廊。在楼层走廊,电梯及大厦各地方展示着许多本地艺术家的作品。

 除了设计以外,这酒店更讲究的是体验。‘Hip Hotel’概念的佳乐丽肯定能让住客有个难忘的经历。这里连餐桌都是诡异地用钢缆悬垂着。游泳池便是个悬挂在五楼的玻璃缸。使用钢架与强化玻璃构成的泳池让你在池底偷窥都市人匆忙的影子。从空中俯瞰整个城市的景色,这种体验恐怕没几间酒店能提供吧。

 佳乐丽是新加坡第一所”Hip Hotel”. “HIP” 是”Highly Individual Places” (具高度个性化的物业) 的缩写。”Hip Hotel”注重的是风格,设计,创意,艺术,品味,尖端,引领,个性化,私密服务。Hip Hotel 是个性化消费的其中一种。它定制的个性化服务正复合了这消费群的需求已受青睐。

说了半天这奇妙的旅馆到底在哪呢? 那般有特色的酒店当然选择进驻时尚的罗敏申码头地带。旅客步行几步就能写意地到优美的新加坡河畔观赏景色。走累了便有各国的菜肴等这你去尝试。热爱夜生活的朋友仿佛踏入了夜店天堂。。。这里有不同种类的酒吧,夜店让你玩个尽情。

在这个被认为是乏味无趣的城市里出现这间超酷的酒店有点出乎意料吧? 谁说新加坡人没创意? 瞧瞧这酒店!

变迁不停,繁华的上海

诗情画意的杭州

华中第一城的武汉

它们都有许多令人奢望的梦想

是奢侈的奢望。。。

近年来国际奢侈品牌在国内纷纷开设旗舰店为夺这肥沃的市场。中国这个品牌新舞台真有金可掘?

自从90年代进入高速发展期以来,国际奢侈品牌开始步入中国。世界公认的顶级奢侈品牌中已有超过八成进驻中国, 如今几乎全球大牌都到齐了。到底这蛋糕是越来越小还是越来越大? 玩家增加了但市场也跟着扩大? 据<世界奢侈平协会(WLA)官方2009-2010全球年度报告>截至2009年12月,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一增至94忆美元,全球占有率27。5%,已超过美国,坐上世界奢侈品消费大国亚军宝座。而且该协会预计5年后,中国奢侈品市场将会达到146忆美元以上的全球份额。中国也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贸易与消费中心。看来人们对奢侈品牌的迷恋不是一般的深厚而是情有独钟。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品牌卖的是个梦想吧。在这个舞台上演员们师法把观众迎进品牌的故事里,邀请他们携手共写接下来的剧本。

Louis Vuitton –  讲述一个小皮具匠成为皇家专宠的故事

Hermes – 在一个马具用品作坊开始造出精品

Prada  – 皮革家族起家到时尚顶尖象征

Chanel – 从一间小帽子店起改造整个女性服装潮流的传奇

而顾客踏入旗舰店仿佛踏入了他们心中的童话世界。说穿了,品牌的诱惑在于让你相信只要购买了这产品,那你就能过自己心目中的生活。换句话说,产品能助你梦想成真了! 买一个名牌包包等于买一块儿梦想。慢慢地把这梦想拼图给拼好。

多少人都想拥有一份:

尊贵的LV,

浓厚文化的Hermes,

时尚的Prada,

突破传统的Chanel

开设旗舰店(或称品牌体验店,形象店,概念店) 似乎是品牌销售的一种趋势。近年来在世界各大城市购物区都能目睹旗舰店的身影。这刚起不久全球性”视觉销售”的浪潮必定延续好几年。

随着这风潮旗舰店在中国内地也逐渐露面。国际奢侈品牌商不断在中国各地立足。而它们已开始进入第二线城市。经过几年的布局一线城市基本已饱和而二线城市可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一般品牌商的经营方式是把主线产品安排在一线城市,在二线城市运用副线产品推广品牌。

那二线城市是否能消化奢侈品牌的盛宴? 根据<2009中国奢华品报告>显示中国第一,二线奢侈品市场似乎没多少悬殊。关键因素包括二线城市消费群体在奢侈产品上的认识和成熟度以及消费行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从报告得知二线城市的消费力根本不必一线城市弱。在高档服装配饰的消费上,二线城市甚超越一线城市。它们有74。9%的消费群每年花费在2万元以内。而每年花费在2万到10万的消费群体已有23。5%,比一线城市只低10%左右。每年消费在10万到20万的消费群几乎于一线城市持平。

然而二线城市之间也有差别。例如比起其它二线城市杭州的消费力特强。杭州的消费力已高于广州,只排在上海,北京之后,位列全国奢侈品消费第三城。2009年杭州人均GDP首破10000美元。难怪杭州大厦这高档商品之皇宫业绩如此惊人。即使别的二线城市不如杭州那般猛,但总体来说它们还是充满潜力的市场,更是巩固整个中国市场的那把金钥匙。

让我们来看看这高端消费者是何等奇人。 他们并非什么奇人也不是想象中的”有钱人”。这是一群敢于消费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人吧。其中包括少富 (35-45岁)和白领或金领。前者大多数是为了品牌标签上的价格买单,而后者却以品牌文化为重尤其是能体现出个人性格的商品。除了个人购买力,中国高端消费结构的特殊性包括单位购物。为大客户,生意伙伴和政府官员买奢侈品送礼是许多公司的习惯。另外一个特点则是消费群体的不同层次。从小店老板娘到文艺界人士都是内地奢侈品的顾客。

可见消费群结构多元化更是处于”幼儿”阶段。其市场需要成熟起来,消费者该提升个人品味。因为奢侈品的精髓在于文化。购买奢侈品不该为了炫耀而是真正体验它的文化。毕竟中西文化有别,中国文化固然渊远流长可缺乏享受或品味生活这类的文化。品味可需要时间的提炼,难以一蹴而就。想看见新一代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就得多等几年。

国际品牌商在中国市场正上演一场现代版华山论剑。在消费历史中已经很久没出现这种大汇集了。顶尖大牌每个都是数一数二的”武林高手”,他们在争夺地盘这场戏里,会出啥招数? 大打折的促销方式不是奢侈品牌的绝招。它们跟一般的品牌有所不同 ,最为看重的是自己的身价。过于滥用打折促销可能导致品牌的价值下降。若太多人能拥有了,那”奢侈”感何在? 国际大牌反而精明地投资在公关手段上,让自己的地位在顾客的心目中提升。它们纷纷在内地开设旗舰店或利用别的公关手段勾住顾客的魂。LV和Chanel都是这方面的高手。有的国际集团更巧妙地延伸品牌把市场扩大。Prada打的就是这个金算盘。在它旗下的品牌包括Miu Miu, Church’s以及Car Shoe。

竞争日益激烈,”武林人士”肯定斗个头破血流。这场戏只会愈演愈精彩,好戏可再后头呢。中国奢侈品市场仿佛一条未唤醒的卧龙,具有潜力。可这条龙尾甩动力超大,走进龙洞危机重重。市场风险不少,也不是每个商家都能捞到金。据分析实际上目前仅有10%奢侈品品牌能够在内地赢利。而早期进军市场的大牌是历练多年后才逐渐甩掉亏损的影子提高利润率。后者更是难以摆脱困境,因为品牌商必须不断地为品牌建设投资及布局零售点。尽管国内拥有相比国际水准较低的成本也不足以抵销总体收入欠缺。

然而中国奢侈品市场容纳量仍大,据统计内地的”富翁”(HNWI & UHNWI)以年15%的火速率增长。比起欧美可怜的6%,难怪品牌商瞄准其市场不放。很明显,它的潜力是必然的。毕竟这是个庞大的未开发市场。

那么在这场地盘争夺大战里,谁将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顾客还是商家? 谁都好,希望别出现越来越多”月光族”就好。靠饿肚子还来的LV包也不过是为了实现一个奢侈的梦想。

分类

归档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to subscribe to this blog and receive notifications of new posts by email.

加入其他 1 位订阅者的行列